<tt id="gcqye"></tt>
<acronym id="gcqye"><center id="gcqye"></center></acronym><acronym id="gcqye"><center id="gcqye"></center></acronym>
<acronym id="gcqye"><div id="gcqye"></div></acronym>
您的位置:首頁 >新聞中心>媒體報道>詳細內容

珠海開展“世界水日”“中國水周”系列宣傳活動

發布時間:2021年03月22日 瀏覽次數:

 今天是聯合國第二十九屆“世界水日”,3月22日—28日是第三十四屆“中國水周”。珠海市水務局、珠海水控集團聯合策劃陸續推出了“世界水日”“中國水周”系列宣傳活動,增進公眾對珠澳供水保障工作,以及我市水資源保護利用情況的了解。

  其中,在21日舉辦的“珍惜水資源、保障水安全”現場參觀體驗活動中,數十名政協委員和市民代表參觀了鳳凰山水庫和唐家水廠制水流程,現場體驗了我市第一座深度處理水廠出廠水的清甜。經過深入了解和交流,在場的政協委員和市民代表們紛紛感慨:“原來珠海有如此復雜的原水系統保障珠澳供水,太給力了!珠海原水來之不易,要節約用水,珍惜水資源?!?/p>

  三大系統有力保障珠澳供水安全

  澳門三面環海,淡水資源稀缺。62年前,珠海尚未建市,為保障珠澳供水安全,珠海建設竹仙洞水庫,開始向澳門供應原水。如今澳門98%的原水來自珠海。

  60多年來,在水利部珠江水利委員會、廣東省水利廳的高度重視和大力支持下,粵澳兩地聯合抗咸,共同推進珠澳原水系統基礎設施建設,全力保障珠澳供水安全,打造了珠澳供水一體化的大格局,并形成了珠海獨有的“江水為主,庫水為輔,江庫連通,庫庫連通,江水補庫,庫水調咸”原水系統。

  2020年底,“平崗-廣昌原水供應保障工程”和“廣南梅供水管道工程”的正式通水,珠海東西部跨區域原水輸送實現“雙保險”,珠海南北庫群調度的靈活性大幅提升,加之2019年通水的第四條對澳供水管道工程,珠海目前已形成竹銀、南北庫群、黃楊三大系統,既可以獨立,也可以互補,更加有力地保障了澳門及珠海社會經濟發展的用水需求。

  應對咸潮,提前做好重點供水水庫蓄水工作

  從2020年11月23日至2021年2月上旬,珠海市無有效降雨長達80余天,破歷史記錄。旱情無疑加劇了咸潮的威脅。廣昌泵站取水口早在2020年7月21日含氯度出現超標,標志著咸潮提前到來,較去年提前了36天,成為有史以來咸期開始時間最早的一年。

  咸潮是珠澳供水的“大敵”,每年冬春枯水季到來,西江水量減少海水倒灌,形成咸潮。咸潮沿河道上溯覆蓋取水口,給供水安全造成威脅。

  為應對咸潮,珠海市水務局及珠海水控集團每年都會在咸潮來臨之前編制咸期供水預案,特別是《2020-2021年珠澳咸期供水調度預案》,加大與上級水行政主管部門的溝通和聯系,掌握第一手水情信息,提前做好重點供水水庫蓄水工作,強化原水調度和水質監測,加大供水設施巡查維護力度。

  2020-2021年枯水期,珠澳共調度原水1.41億立方米,其中向澳門供應原水3960萬立方米,供應原水的咸度遠低于國家標準,確保了珠澳供水質優量足。

  粵澳共建數十載,聯合抗咸顯成效

  “要是20年前,這樣的咸潮攻勢,我們早喝咸水啦!”珠海水控集團下屬供水公司董事長王杭州說。

  咸潮年年如期而至,“水荒”卻已成往事,是如何做到讓珠澳人民不再喝咸水的呢?

  珠海多山但是沒有建設大型水庫的條件,沒有“大水缸”抵御咸潮就非常困難。2005年初,珠海的全部調咸水庫能力僅2000余萬立方米,在持續咸潮侵襲下,珠海的所有水庫都已見底,珠澳供水岌岌可危。

  嚴峻的咸潮形勢引起水利部高度重視,在國家防汛抗旱總指揮部的總協調下,珠江水利委員會和省水利廳聯合實施了史無前例的“千里調水”,從1300公里之外調來“救命水”,汩汩清泉流入珠澳,進入千家萬戶,解決了珠澳居民的飲水之困。

  基礎設施就是“硬實力”。據《源流——珠海對澳門供水口述史》記載,2006年,廣東省政府和澳門特區政府在粵澳合作聯席會議機制下,成立了粵澳供水合作專責小組和技術小組,此后雙方政府建立了常態化的供水合作機制。2007年,簽訂了《粵澳供水合作框架協議》,在此協議下,2009年粵澳政府再次簽署了《粵澳供水協議》。這兩個協議的簽訂,使雙方在政府層面建立了更加穩定的供水合作機制。這套粵澳合作機制至今依然發揮著重要作用,去年粵澳雙方簽訂《粵澳供水協議之補充協議(五)》,有力推進了粵澳供水合作更加緊密,持續發展。

  自2006年粵澳合作建立聯席會議機制起,廣東省政府和澳門特區政府就不斷加大供水設施建設力度,共同推進了竹銀水源系統工程,第三條、第四條對澳供水管道工程,平崗-廣昌原水供應保障工程等一批重大供水工程項目的建設進程,提高了珠澳供水系統的抗咸能力,促進了水資源的合理利用和保護,體現了粵澳雙方互惠互利的原則,對珠澳經濟社會的可持續發展提供了堅實的基礎設施保障。

  竹銀水源系統工程于2011年5月建成投入使用,總庫容達到4333萬立方米,成為珠澳供水調咸的“最大水缸”。澳門自來水有限公司執行董事關小冰說:“有了竹銀水庫之后,我們就再也沒有喝過咸水了?!?/p>

  目前,珠海對澳供水能力達到70萬立方米/天。62年來,西江水從珠海流進澳門,涓涓清泉,潤澤濠江。據統計,自1985年珠海經濟特區對澳供水有限公司與澳門自來水公司正式簽訂供水協議,珠海對澳門供水總量已近24億立方米,2018年珠海對澳門年供水量首次超過了1億立方米。

  珠海市委、市政府把水源地保護和綜合整治作為重大政治任務和民生工程。2010年以來,珠海市集中式飲用水水源地水質達標率均為100%,珠澳居民飲用水安全有保障。與此同時,每到咸潮期,珠海水控集團提前籌劃,分析各級部門提供的氣象水文數據信息,做好預判,并提早做好了相應的謀劃和安排。經過上級部門統一調度提供水量保障、鄰近城市配合聯調、本地做足應對措施等多方努力,多措并舉行之有效地使得咸潮影響逐漸減小,供水形勢逐步向好。

  60多年來,珠澳同飲一江水,在供水事業領域唇齒相依,攜手共進。

  多措并舉推進水資源集約利用

  近年來,我市深入貫徹“節水優先、空間均衡、系統治理、兩手發力”新時代治水方針,扎實做好水資源集約安全利用工作,切實把節水作為水資源開發、利用、保護、配置、調度的前提,著力推動用水方式由粗放型向水資源集約型轉變,不斷強化節水管理,深化節水措施。

  2017年珠海市被命名為第八批國家節水型城市,2018年和2019年最嚴格水資源考核優秀,用水效率居全省前列,水資源集約安全利用工作成效顯著。

  建章立制,形成節水法規體系

  “該《規劃》對珠海市的河湖水系空間管控作出了頂層設計,為珠海創建國際宜居城市和生態文明示范市建設、水生態文明和海綿城市試點建設提供了重要的技術支撐,可作為珠海市政府今后涉水項目審批工作的基礎性、約束性文件之一,為珠海社會經濟發展提供了支撐?!边@是中國水利水電科學研究院副院長、院士胡春宏對《珠海市河湖水系低影響開發專項規劃》的評價。

  近幾年來,我市不斷完善水資源集約安全利用規劃及規章制度,相繼印發實施《珠海市河湖水系低影響開發專項規劃》《珠海市河湖岸線保護利用專項規劃》《珠海市水系連通規劃》《珠海市節約用水專項規劃》等規劃,科學劃定珠海市水域、岸線、濱水區保護范圍以及水敏感區域范圍,制定河湖水系網絡布局優化規劃與實施策略,提出河湖水系岸線及其周邊低影響開發控制指標與措施;逐步構建“格局合理、蓄泄兼籌、水流通暢、環境優美、管理科學”的河湖水系,增強城市防洪排澇、水資源保障、水生態環境等水安全保障能力,塑造“涌中有凈水,沿岸有綠意”的城市風貌,營造“水縈山野綠,荔映兩岸紅”的鄉居風情。

  2007年,我市頒布實施《珠海市供水用水管理條例》,之后陸續出臺了《計劃用水工作細則》《珠海市非居民計劃用水大戶計劃用水調整程序管理規定》《珠海市水量平衡測試實施管理規定》《珠海市節水獎勵規定》《珠海市生產建設項目節水“三同時”管理制度》《珠海市節水專項資金使用管理制度》等系列規范性文件,形成了較完備的節水法規體系。并印發了《珠海市節水行動實施方案》。

  多措并舉,創建節水型社會

  “鍋碗瓢盆油膩膩,先擦油污再水洗?!薄跋床耸K门杞?,沖洗廁所多方便?!崩世噬峡诘男麄骺谡Z提醒人們珍惜水資源。每年,珠海都要舉辦各種形式的節約用水宣傳,增強全社會對水資源的節約和保護意識,形成全民參與的節水型社會運行機制。

  日常生活中,我市嚴格控制水資源消耗總量。在實行最嚴格水資源管理制度的過程中,我市抓住“節水優先”這一關鍵點,不斷完善節水管理長效機制,強化水資源承載能力剛性約束,實行用水計劃管理。

  截至2020年底,珠海市發證取水戶100%通過廣東省水資源管理系統下達用水計劃并進行監管,公共管網取水的重點用水單位通過珠海市節約用水管理系統下達用水計劃。同時,我市對超計劃取水戶征收水資源費,對通過公共管網取水的超出用水計劃的重點單位,征收超計劃加價水費。我市最嚴格水資源管理制度考核工作已連續五年獲評優秀;珠海市水務局水資源管理科被水利部、人社部授予全國水利系統先進集體稱號。

  近年來,我市不斷強化節水載體建設,不斷推動我市節水工作上臺階。2020年,我市57家單位、14家企業,26個居民小區通過省住建廳核準,達到省級節水型企業、單位和居民小區的標準。至此,全市共有65家省級節水型居民小區、59家節水型企業、106家節水型公共機構、2家節水型高校。節水載體的創建,實現了用戶和政府的雙贏,達到了社會效益、環境效益和經濟效益的有機統一。

  在重視節流的同時,我市積極探討開源的途徑,提高對非傳統水資源利用的認識,研究落實非傳統水資源的開發利用,提高工業用水的重復利用率,極大地節約了水資源。

  2020年,我市將中水利用在城市景觀河道上,年再生水回用量超過1億立方米,既節約了水資源,又增加了景觀效果。我市“用水大戶”企業也紛紛出招:珠海發電廠等發電企業利用海水進行冷卻,中海油珠海天然氣發電有限公司及中電投珠海橫琴熱電有限公司利用苦咸水循環冷卻。據不完全統計,2020年,全市非常規水源利用近20億立方米,全市工業用水重復利用量14.6億多立方米、工業用水重復利用率達92%以上。

  為深入貫徹落實節水優先方針,全面打好節約用水攻堅戰,我市積極推進縣域節水型社會達標建設工作。其中,斗門區列入2019年度廣東省節水型社會示范縣(市、區)名單,成為廣東省首批10個節水型社會示范縣(市、區)之一;金灣區于2019年12月通過省水利廳組織的縣域節水型社會達標驗收;香洲區已完成節水型社會建設相關指標建設,正向省水利廳申請驗收,屆時我市三個行政區將全部完成節水型社會達標建設工作,節水工作進一步得到強化。(珠海特區報)


終審:超管人員
【打印正文】
伊伊综合在线视频无码